在許多人的童年回憶中,動畫片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存在。而在以前,動畫片常常是通過機械方式制作出來的。
機械動畫片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期。當時,人們發明了一種叫做“幻影”(Phenakistoscope)的玩具,它由一個盤和一個凹槽組成。將盤放在盤柄上并旋轉,在凹槽里看到閃爍的圖像就會形成連續運動。這個玩具被認為是機械動畫片制作過程中最初的靈感來源。
接著,在20世紀初期,法國藝術家émile Cohl創造了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卡通電影——《小蘇西》(Fantasmagorie),它使用了大量手工繪制和涂色,并通過拍攝每幀來生成動畫效果。這個過程非常耗時費力,并且需要一定技巧才能完成。
隨著時間推移,機械制作方法逐漸得到改進。例如,“多重曝光”技術可以使得同一張膠片上出現多次圖像;“針孔相機”則可以將原始圖像放大,從而可以更容易地繪制圖像的細節。
除了這些改進之外,機械制作過程中還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工具。例如,“軌跡”(Cel)是一種透明膠片,在上面繪制動畫角色和背景。每個軌跡都可以疊加在前一個軌跡上,形成連續運動。此外,“針孔板”(Pegbar)是用于固定每個軌跡的工具,它可以確保每個角色在運動時位置正確。
盡管機械方式已經被數字技術所取代,但許多人仍然對以前的機械動畫片懷有深厚感情。這些經典動畫片不僅是兒童們喜愛的藝術品,也是文化遺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